2009年1月11日 星期日

課業心得

聽到大學要上地理與環境...
一開始以為是"營養學分"...
但是課本是原文的...
都看不懂= =''
然後老師都叫我們翻譯...
讓我多認識一些專業的地理名詞...
但是...
我覺得...
要過還挺難的...
我不認為是"營養學分"了...
PS:謝謝老師..你很認真教

2009年1月10日 星期六

磷循環!

磷循環phosphorous cycle,是生命與環境的關係的一部份,與生態系的關係也十分密切。磷是構成生物體脂質和核酸的成分之一,尤其是核酸組成的重要元素。生產者吸收的磷酸鹽被併入到各種形式的分子中,包括有磷脂(phospholipids)和三磷酸腺甘(ATP)或是會形成DNA和RNA一部份的核甘酸。生物細胞內所發生的一切生物化學反應的能量轉移,都是通過高能磷酸鍵在二磷酸腺甘(ADP)和三磷酸腺甘(ATP)之間的可逆轉化實現的。磷是有機體不可缺少的元素,它通常存在於細胞膜和細胞核中。磷為生態系統中營養之限制因子,無法以氣體形式存在。磷在生物圈中的循環過程不同於碳和氮,屬於典型的沉積型循環。生態系統中的磷的主要來源是磷酸鹽礦、鳥糞層或灰石,如Ca5(OH)(PO4)3和Fe3(PO4)2經天然侵蝕作用,或人為開採而流入水域及食物鏈中,磷酸鹽進入水體和土壤,供植物吸收利用,然後進入食物鏈,經短期循環後,大部分的磷隨水流失到海洋的沉積層中,直到經過地質活動才又提升出來,其時間往往要數萬年之久。溶於水中的磷酸鹽能為植物吸收利用。動物界食物鏈獲得磷,而死亡後的遺體或排泄物為分解者所分解,磷又重返土壤。河水流向海洋,溶於水中的磷酸鹽又沉澱在海底,形成岩石的一部分。經千萬年後,海底的岩石又因地層隆起,形成山脈。因此,在生物圈內,磷的大部分只是單向流動,不形成循環。磷酸鹽資源也因而成為一種不能再生的資源。磷是以磷酸鹽的型態存在於岩石中。因風化侵蝕,磷酸鹽從岩石中釋放,溶於水中,積聚在土壤和河流中。在陸地上,岩石的風化作用可使植物從土壤中吸收磷酸根離子(PO4與HPO4-2)。有些磷酸鹽會溶進水中生態體系,藻類便在磷酸鹽尚未沈積之前從水中將之吸收。只有當地殼隆起使得沈積岩暴露在外而受到再一次的風化,沈積物中的磷酸鹽才能被利用。磷不會進入空氣中,因此磷的循環稱為沈積循環(sedimentary cycle)。在自然界大多數的情況下,磷的循環相當的封閉,植物從根部吸收磷酸鹽,動物經由植物獲得,動物吃食生產者並將某部分的磷酸鹽併入到許久都不會被分解的牙齒、骨頭和貝殼中。所有有機體的死亡和腐爛,以及動物排泄物的分解,都會使得磷酸鹽重新被生產者利用。因為可利用的磷酸鹽通常很快地便被吸收,因此它是生態體系中有限制的養分。有限的養分會限制有機體的生長,因為它是環境中供應短缺的養分。磷的增減變化十分有限。但是,為了農業及工業的使用,人類大量開採磷礦作為化學肥料及原料,例如在農田中大量的施肥,或是排放大量含磷的清潔劑等廢水,流入河川、湖泊或海洋,都會造成水體裡營養鹽過剩,藻類大量繁殖之優養化現象,甚至引發大規模的紅潮,導致其他水生生物的死亡。簡單的說磷是每種生物的必需品,而所有生物身上都會有磷,在自然界取得,在生物死亡後還給自然界,但生態會有一種非常自然的平均機制,所以多少量是固定的。